大企业
The Corporation
- 别名:解构企业
- 主演:Jane Akre,Ray Anderson,Maude Barlow
- 其他:2003年 / 8.4分 / 加拿大 / 纪录片 , 历史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迅雷下载地址
ed2k://|file|[www.dyjihe6.com]解构企业.The.Corporation.2003.DVD-RMVB-CD2.rmvb|328573549|46294E16E7420DDD4E538E2A1F5CE05A|h=UMOE2I27HTZ7A4FUEMXRBXOVZNL6XVVN|/
ed2k://|file|[www.dyjihe6.com]解构企业.The.Corporation.2003.DVD-RMVB-CD1.rmvb|330573933|A4A63A11A47BC2B18E670606443EBFE2|h=ZH3VJXVTWZ2KZ2TZGRUPVQQ4HFGZLTDK|/
- 类型:
纪录片
- 年代:
2003
- 地区:
加拿大
- 主演:
Jane Akre,Ray Anderson,Maude Barlow
剧情简介:
大企业原名:The Corporation,又名解构企业
本部纪录片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从现代企业的本质、演变、冲击和可能的未来四个方面,批判地揭示了现代企业所隐含的内在运作、发展的历史、其所带来极具争议性的冲击及未来的可能发展。影片开篇便采用了“世卫组织**疾病分类第10版”和“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对那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进行人格**,试图揭开跨国大企业的真面目。本片耗时六年完成,采访了来自不同业界的40位人士,这些业界精英现身说法,道出了企业机构以牟取利润为终极使命的惊人秘密。我们的确患病了,唯利是图、人情冷漠、***人格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靠我们的勇气、智慧和决心去阻止它。 由马克·阿克巴与詹尼弗·阿尔伯特**执导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大企业》,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改编拍摄而成。本片荣获2004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在内的26项****以及10项观众票...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李妙生 2011-08-31
纪录片很难保持中立态度。因为导演在制度外。在制度外我们都可以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而在**的制度内我们都很难避免变成怪物。这正是贪婪的力量。
dormant 2009-02-07
原来****还是不如****,****顶多把人都折腾死,把地球留下;****最后能把地球折腾死。
锴 2010-10-08
a corporation as a legal person -> John Rockfeller, Henry Ford, J P Morgan... ->the insane generation ->new mode high-end corp. running
于小狮 2010-01-26
希望我们不必在多年之后被迫拍这种教育片 虽然那也许就是查建英说的“好好儿(按:不如说乖乖儿)当左派”
sonia 2009-07-20
很不错。导演应该是左派人士,字里行间对公有制企业还是颇为欣赏的。 一句话概括这个片子,大概可以用***的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望仔放弃减肥了 2013-03-31
内容很好,出发点无法赞同。这部纪录片总得来说总结了企业的三大罪责:劳工问题、环境破坏、干涉政治。甚至于看到最后我简直要怀疑那些****国家的公民们搞不好才是最想要实现****的群体。过分的夸大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实际上该对此负责的不止是企业本身,被谴责或许是因为他们赚了太多钱。
心阅 2011-02-23
将资源私有化,本质“贪婪”,不顾后果的榨取利润。如果有天地球走向末日,那是自私的人类咎由自取的~!!
简纹 2018-09-18
居然是十五年前的片子,那时候大概没人想到今日FAANG/BAT这样的巨头已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真正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品牌*控心智,*****纵政局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只要想到我们蝼蚁般的一生会在为企业雇主打工,为收税的政府打工,再被消费主义挖空钱包的循环中度过,才真是细思甚恐。 谷歌的不作恶,以为是基本要求,滴滴等**后,发现这已经是垄断型企业的最高道德标准。
叉叉小箭猪 2010-05-01
前面讲得还不错,后头就有些偏激了,请的人倒是都挺牛
基瑞尔 2021-03-15
信息量充足,思路推导也很顺滑;这样的海量整理下,能有很为清晰和好懂的传达,值得鼓掌。蛊惑孩子从而纠缠父母去的主题公园,战乱之时可口可乐也是“**饮料”再到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控制力与在地理范围壮大的公司之下的左右互搏…末了电影者则是把自己的制作放置于同样命题的思考,略微有点“背脊发凉”的感受。它并非对某件事急迫的呼吁或是痛陈,也非冗长论调的重复;厘清关系、更加知晓,也算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