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子巴特萨
Au hasard Balthazar
- 别名:巴尔塔扎尔的遭遇 / 驴子巴勒达扎
- 主演:安妮·维亚泽姆斯基,Jean-Claude Guilbert,皮埃尔·克罗索斯基
- 其他:1966年 / 8.3分 / 法国,瑞典 / 剧情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 类型:
剧情
- 年代:
1966
- 地区:
法国,瑞典
- 主演: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Jean-Claude Guilbert,皮埃尔·克罗索斯基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电影史上极其异类的电影. 全片的主角竟是一头驴。透过驴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这个世界。驴在不**的手中被**、被贩卖,最终被杀,透露出来的却是同样的主题。
驴子巴勒达扎影片评价
玛丽的父亲:可谓片里唯一正面的人物,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将人与人的关系“物化”,最后郁郁而终。三场伟大的戏:一是玛丽与杰拉德在车上,**萌动的戏,简直完美;另一场是驴子被牵到马戏团的各式动物面前的戏,是不让你想起John Berger讲的动物的凝视?记住哦这部片可是在Berger写他的那本书之前,太妙了!布列松通过动物的对视,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效果,这也是他所谓追求transform而采用的技巧之一吧!最后一场是驴子**后死在山坡上的戏。
还有一场难忘的戏:玛丽在**家过夜。此时她已不再是少女,已经能和**平起平坐般**,布列松通过**之口,再次道出了****社会的实质:金钱和交换。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胤祥 2012-02-19
布老师难得用点音乐。极简主义到把故事起承转合都删掉(理解不到人物逻辑太正常了!),无怪朱天文说布列松与侯孝贤电影观念如出一辙。驴老师的演技真好,比起它,所有的人族演员都应该羞愧(或者是布老师故意的……)。
**电影 2012-08-10
一次人与驴的三角恋,驴子成了男一号,有着和女主角一样的悲催命运。布列松极简主义的代表作,信息量惊人,电影反应的可供人思考寻味的远比故事本身看到的要丰富深刻的多。布列松受杨森学派影响根本就不相信角色的行为应该有其心理动机,角色总在对抗意志,也总是走向宿命式的悲剧。★★★★
木卫二 2012-02-26
舒伯特第20号钢琴奏鸣曲D959-第二乐章 忧伤……无法呈现和被省略掉的原因及过程 《牛》-活着-《老狗》
有心打扰 2017-02-11
驴知道的事情拍出来了,驴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别想知道。
冰红深蓝 2016-02-10
1.布列松的极简和悲观比之前更甚,无旁白,大量情节省略跳跃,只呈现结果不给原因和人物心理动机,人与驴的宿命悲剧。2.手脚与物体细部特写与环境音营造画外叙事空间。3.老布女主角总是美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回驴子演技胜过人类模特了。4.无驴子的反应镜头,冷峻内敛。5.它终于倒在羊群中。(9.0/10)
峰峰峰峰 2014-05-26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换钱。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奥兰少 2021-07-19
它的一生尽是残酷,虽有微小的甜蜜,比如女主为它编织花冠,但即使是这样的时刻,丑恶也窥伺在侧。痛苦与欢乐,都是它自己无法掌控的。只有默对与承受。开场驴**一样受洗,结尾驴卧入羔羊遍野的土地。以驴为名的电影,海报却是被剥光衣*,饱受**的女孩。布列松在明示我们人亦如驴,都是沦落在人世间受难的卑微生灵。所以约束人的表演、取消起伏的风格化的动作与台词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已与驴共情。
JoshuaLi 2016-07-12
作为主角的驴在片中是被动的,虽然它对周遭发生的事有心理及生理反应,但作为被人类奴役的对象它对自己的命运毫无掌控,因此便成了映射周遭人类身上人性的一面镜子,然而人类角色在片中对自身命运同样是无力掌控的,布列松在剧作上对角**感、关系与正邪对立的淡化使得本片有着不带道德评判的客观视角
荒也 2014-10-25
1开头奏鸣曲响起,突然插入一声驴鸣声。2黑色的驴上出现一只白色的手。3顺着手镜头反方向拍摄小孩。4听到说话的是父亲,但看到是小孩。5父亲不同意买驴,溶镜后一起牵驴下山。以及全片大量的手,足的特写。布列松电影中的隔离,中断,对立,**,落空观众的设想等特点在开篇三个镜头里可得一窥。
喂饭 2018-11-26
8.5 不是本是动物的驴被导演赋予人性(形象的“特权”),而是苦难面前众生平等。所以布列松其实是在拍一个“驴的世界”(可预知的是代入片中的任何人物,都是相似的悲剧)作为和驴一样的旁观者的我们有人性,才会代入动物视角。驴放大了观众对自己旁观者身份的联想,我们和驴一同,受的是沉默之苦和欲加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