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日志·素描
Diaries Notes and Sketches
- 别名:瓦尔登 / Diaries, Notes & Sketches: Walden
- 主演:蒂莫西·利瑞,艾德·艾姆许维勒,Franz Fuenstler
- 其他:1970年 / 8.7分 / 美国 / 纪录片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 类型:
纪录片
- 年代:
1970
- 地区:
美国
- 主演:
蒂莫西·利瑞,艾德·艾姆许维勒,Franz Fuenstler
剧情简介:
笔记·日志·素描原名:Diaries Notes and Sketches,又名瓦尔登、Diaries, Notes & Sketches: Walden
Walden (Diaries, Notes & Sketches) de Jonas Mekas États-Unis, 1969, 16mm, 180’, nb ** coul., vostf filmé entre 1964 et1968, monté en 1968-1969 Walden est le premier des journaux de Jonas Mekas, rassemblés sous le titre générique Diaries, Notes & Sketches – le premier monté, même si Lost Lost Lost, achevé en 1976, montre la période précédente, de 1949 à 1963. « Depuis 1950, je n...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甦醒 Nostalgia 2019-02-08
想起庞德的诗“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看着梅卡斯这私人的影像,瞬间神思飘向纽约,像是记忆高度**的晶体,琐碎的**和晃动闪烁的人脸模糊而又真实。如果有条件,每个人都应该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毕竟我们都会遗忘但是影像会填充我们遗失的那部分美好。对比克里斯马克的《日月无光》,前者是书信而本片则是纯粹的私人日记,断断续续的文本,真实的生活切片,纽约四季的轮转,梅卡斯像是城市游走的诗人,赞美人群、赞美纽约。梅卡斯的视角是各个角度的,也让本片看起来充满生机,那些生趣的记录包含的是对生活诚挚的热爱。果然真实的、过往的都带有着乡愁的属性,能让每一个观看者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而摄像机真正成为双眼,机器机械的记录这个世界,而未被粉饰的真实影像则是我们所能收集的吉光片羽
丁一 2011-09-03
东鳞西爪,吉光片羽,**泡影,如露如电,电光影落剪时光,**疾书现代诗
欢乐** 2018-08-14
用影像记录肉眼可见的光影流转与时光**的变化,画框内外同步发生的时间延展,当情感、记忆和生命的体验都融入到镜头里,这就是记录的意义。“内心没有蒙受过苦难是无法前行的。我活着,所以拍电影。”
枪杀杰西詹姆斯 2024-01-11
可能与现在的季节有关,全片最能引起我情动的就是**各样的雪,不再是对寒冷的畏惧,而是去体验,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色彩变得如此鲜明和纯粹,哪怕是浅色的大衣也令眼睛愉悦。如此反**的镜头切换速度和帧率,梅卡斯的日记电影仍然散发着影像天然的感染力,摇摆在物质现实的复原和质疑之中,但拍下来的毕竟还是可感的,想想自己去翻阅之前匆匆记下的碎片化日记,往事在脑海中翻腾的**同样也是倍速和破损的,语言与意识的感知能力却不如“电影”可见,所以梅卡斯疾呼:我要拍电影了!不禁在想,是否所有种类的抵抗流畅叙事的前卫电影都是某种程度的纪录片,都是**物质和材质在胶片上留下的痕迹,哪怕是**型的。B站上有精心做过字幕的kino lorber蓝光片源,其实想想也神奇,九区**我就收藏到碟商做的6D9合集。
_8estrid 2020-01-29
预感:只要素材拍得足够多,就不怕没得剪。看下来有清晰的结构,剪辑手法熟练到随便玩。而且作为个人太有钱了吧,胶片固定镜头拍摄一整天,几分钟放出来。每一帧都截下来估计能po好几年。vlog第一人Some flash makes me wanna cum (有人打瞌睡大换气发出了一声马叫,哈哈哈哈哈
好样的 2016-07-05
三个小时一点也不长。有一个古灵精怪的梅卡斯带着你一起用双眼去狂欢。拜见了德莱叶。约翰列侬。也撞见了过马路的布拉哈格。好像摄像机就那么随意地开着。也好像他永远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对每时每刻都有细腻的依恋。
伍月 2020-09-16
【S】!!居然看哭了,但并非感动,完全体会到昆汀哭《**森林》,在如此至纯的影像面前我如此渺小。浮光掠影,真正返璞归真的作品:这哪是纪录片,更非剧**,它否定了一切,得以成为电影本身:第一次直观纯粹单纯的触碰到原始电影的力量,也绝非单单是影像的,而是一场奇妙的声画配合交织的错位游戏,抛弃了表演与调度,隐匿了剪辑与设计。****:不光抛弃了情节,甚至形式都不重要了,完全感官至上,直觉成为一切。属于最难拍的电影,我相信作者在拍摄的同时是没有创作意识的,而只是一种discovery,电影的潜能果然是可以被无限发掘的。唯一的遗憾是仍不太节制与统一,3个小时下来还是感到疲倦。
持人的摄影机 2021-09-22
8.5/10。①身边的**动人细节的合集,影片整体充满了一种生活化的诗意。②有时快镜头有时正常速率。剪辑碎片化。大量杂音或配乐,有时也有其他的画内音或者旁白。有时还有双重曝光。剩下的影像技法皆被抛弃(构图、调度、等)。③画面往往因为**原因(比如运镜或剪辑过快、快镜头)而一闪而过/难以看清,这营造了一种如梦般朦胧的诗意感。④其实影片的人工*纵感还是很明显(快镜头、配乐、高*率的剪辑、过于抖动的运镜等),所以影像技法没必要抛弃地这么绝,现在这个情况导致影像表意深度被大大限制。⑤时长太长,把观感的诗意拖成了疲累。
达力猿 2022-05-11
SAC. Celebrating what I see is enough pleasure. 用“素描”的手法去摄影、捕捉日常和**,挺新奇的概念和实践,电影的时间单位是帧,摄影和剪辑将时间重新创造。但这个跳帧的速度真的不太具有观赏性啊(说保守了,三个小时,出电影院感觉已经瞎了)。相对来说喜欢roll 4. 5. 6,车窗外的落日、雪地、纽约的冬天、草地上的**,看到make love not war的影像也挺奇妙的。以前觉得,必须得*自己看一些没见过的东西,现在好像已经能从中找到乐趣,即便不太合口味,也能获得一些新的体会。梅卡斯,就看短一点的吧...
JeanChristophe 2019-12-12
影片起首第一句写着:"献给光(dedicated to LUMIERE)"――这乃是一切影像的命运.作为组装品的作品本己地意味着**和分享:将物放在一起,为了我们又向着我们,置于光亮之中.它唯一的目的便是"使……能看",那么电影的观看与平常的看终竟有所差别吗?在前者中,我们能够看自己的看,并看到自己在看.作为动词的普通的"看"要求着有所被看,它本身不能被看;极度私人的影像作品则令这一基础的区分被取消了:它没有也不必有"内部",无法也无需"**",故看与被看物乃是同一的――我们发觉自己目睹着一个人献给光的一首生命的礼赞,在这一瞬间的诗意中,to be is to see.